新华社贝鲁特8月19日电(记者谢昊 申峰)黎巴嫩贝鲁特港大爆炸已发生5年,背后真相依旧扑朔迷离,对爆炸的调查和问责遥遥无期。目前,黎巴嫩面临各方面重重考验,叠加黎真主党与以色列的军事冲突,社会各界认为,黎巴嫩需要一场系统性改革。
8月4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人们携受害者照片参加贝鲁特港口爆炸事件五周年纪念活动。新华社发(比拉尔·贾维希摄)
调查处于停滞状态
在贝鲁特港爆炸5周年纪念日前夕,位于港口入口附近一个路段被命名为“8月4日受害者路”。黎巴嫩总理纳瓦夫·萨拉姆在命名仪式上呼吁外界“不要干涉司法”,强调“我们不会在正义和真相上妥协”,并指出在港口爆炸案中,“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5年前,贝鲁特港口因存放的近3000吨硝酸铵被引燃发生大爆炸,造成200多人死亡,6500多人受伤,数十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估算高达150亿美元。
在遇难者中,有10人是消防员。他们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被派往现场,却在大爆炸中不幸殉职。
“我们已经连续几年来到这里。”一名遇难消防员的弟弟威廉·诺恩说。
这是2020年8月5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拍摄的损毁的小麦仓库。新华社发(比拉尔·贾维希摄)
另一名消防员的父亲乔治斯·法雷斯在公开发言中表示:“我们需要每个人都记住,如果说8月4日死去的是我们的孩子,那么明天死去的也可能是他们的孩子。”
眼下,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的冲突仍未完全平息。因各方掣肘,由黎巴嫩政府司法部门主导的对大爆炸的调查自2023年以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许多人担心黎以冲突将更加转移公众视线。黎巴嫩多名政治和宗教领袖承诺,港口悲剧仍将是优先关注事项,并敦促调查取得进展。
重建工作困难重重
追责之外,贝鲁特的重建工作同样困难重重。走在市内一些街道上,时常看到相邻的两栋房屋一栋修缮一新、油漆鲜亮,另一栋破旧不堪、人去楼空。这是大爆炸5年后城市重建工作的缩影:虽有起色,但仍缺统筹。
按黎巴嫩文化部文物局局长萨尔基斯·扈利的说法,共有约8000座建筑物遭爆炸破坏,其中约60座历史建筑有倒塌风险。
这是2023年8月3日拍摄的黎巴嫩贝鲁特港。新华社发(比拉尔·贾维希摄)
新华社记者在采访黎政府官员和相关非政府组织时了解到,尽管5年来重建取得不少进展,但由于资金不足、合作不畅、局势不稳等原因,贝鲁特重建工作依然面临诸多障碍。
目前,黎巴嫩仍深陷经济危机,政府预算有限,大大掣肘重建工作进展。黎巴嫩高级救济委员会负责人穆罕默德·海尔先前告诉记者,爆炸发生后,黎非政府组织数量急剧增加,并在城市重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许多重建项目都是由非政府组织或个人主导实施。
由于电力短缺,近年来贝鲁特城区主要街道在夜间都无法提供照明。一个名为“贝鲁特重生”的非政府组织正通过社会筹款,努力让贝鲁特的夜晚“重见光明”。
“贝鲁特重生”组织创始人兼主席加比·费尔奈表示,截至目前,该组织已成功为贝鲁特152条街道、11条主干道、4个广场、2座花园、2处阶梯以及1条隧道提供了照明设备。“我们点亮的每一盏灯,都是这座城市新的希望之光;我们照亮的每一条街道,都是通向我们所热爱的梦想中美丽贝鲁特的又一步。”
2024年7月29日,在黎巴嫩贝鲁特,一座在大爆炸中受损的建筑已得到重建。新华社发(比拉尔·贾维希摄)
根据研究机构“贝鲁特城市实验室”2022年3月至7月实地调查的数据,约有120家机构参与修复被爆炸破坏的房屋。但是,由于缺少统一组织和规划,重建的参与者们各自为政,导致在不同街区甚至同一街区内的建筑物修复进展差异显著。
社会各界呼唤改革
黎巴嫩面临的困境远不止一场爆炸事故,政治动荡、经济危机和社会撕裂长期困扰着这个国家。大爆炸揭示了该国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让社会各界认识到推动系统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超越宗派政治。黎巴嫩政局长期以来被宗派主义和家族势力控制,政治体系僵化,难以对社会需求做出有效回应。该国以家族为核心的政治结构弊端可谓系统且深远,最直接体现是导致行政效能全面瘫痪。政府决策需要所有主要宗派代表达成共识,只要任何一个主要政治家族通过其在内阁代表说“不”,则难以推进重大改革。
这是2024年7月29日在黎巴嫩贝鲁特拍摄的街景。新华社发(比拉尔·贾维希摄)
家族政治导致公共资源被系统性挪用,成为服务家族利益的工具。贝鲁特港口大爆炸事件正是这种治理失败的悲剧性例证:大量硝酸铵在港口存放多年未被妥善处理,最终导致大爆炸,酿成惨剧。各家族控制的港口管理部门、海关和司法系统层层失职,却无人承担真正责任。贝鲁特港爆炸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急剧下降。眼下,面对黎以紧张局势,社会各界希望打破现有的宗派政治体系,建立更为透明高效的治理机制。
二是走出经济危机,重建投资信心。贝鲁特港爆炸前,黎巴嫩已经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失业率高企,人民生活困苦。爆炸更是加剧经济衰退,成千上万的家庭因此失去家园和生计。要实现经济复苏,黎巴嫩不仅需要国际援助,还需要推动自身的经济改革,恢复公共服务,重建国际资本信心,着眼长远发展。
三是调查事件真相,弥合社会撕裂。针对贝鲁特港爆炸事件的调查长期陷入停滞,加剧了社会的不信任感和对立情绪。为实现长期社会稳定,需要保障爆炸事件调查的透明与公正,在政府、民间组织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推动社会对话与合作,弥合创伤。
(责编:贾文婷、刘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