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存款和非银存款连续两个月呈现“跷跷板”关系,市场将其解读为“存款搬家”,并与近期国内股市行情联系起来。从央行最新发布的8月金融数据来看,居民存款连续两个月超季节性下行,非银存款再度多增。8月,居民存款新增1100亿元,同比少增6000亿元,连续两个月同比负增长。与此同时,8月非银存款新增1.18万亿元,虽环比回落,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大幅多增。此外,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剪刀差进一步收窄至2021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资金活性增强与“存款搬家”趋势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M1-M2剪刀差进一步收窄、非银存款再度多增是8月金融数据的重要特征。在货币供应量方面,8月末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M1余额为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继续维持较高增长。M1增速回升带动M1-M2剪刀差进一步收窄,8月末该差值为-2.8%,较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是2021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今年以来M1-M2剪刀差明显收敛,进一步印证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有助于投入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
M1主要包括流通中的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以及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M2则是在M1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了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包含活期与定期)、其他存款以及非银金融机构存款。非银存款具体是指保险、基金、券商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在银行体系内的存款。市场之所以关注非银存款的增减变化,核心逻辑在于:居民若计划参与股市等资本市场投资,通常会先将个人银行存款转入基金账户、券商保证金账户等非银金融机构账户,这一过程会直接体现为居民存款减少,同时非银存款相应增加。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M1-M2剪刀差收窄反映资金活性增强,居民或企业将定期存款转为活期,用于消费或投资理财。对于M1回升的原因,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继强认为主要有四点:一是存款利率走低带来再配置效应,部分存款活期化,流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二是8月权益市场强势,交易需求提升使存款明显活化;三是去年存款监管带来的低基数仍有影响,预计将持续到10月;四是外汇结汇、化债、财政支出、企业账期缩短等也有利于M1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