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政部日前公布的2025年第四季度国债发行有关安排,10月14日发行今年最后一期、规模为400亿元的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至此,2025年预算安排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圆满收官。
截至三季度末,我国年内已累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2300亿元。10月10日,规模为300亿元的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完成发行。相较于今年4月公布的发行计划,财政部最新公布的四季度发行计划有所调整——原定于10月10日续发的最后一期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变更为续发两期,期限分别为50年、20年。
“此次期限调整反映出财政部在债务管理中的灵活性和前瞻性。50年期债券满足长期投资者的配置需求,锁定长期收益;20年期则兼具流动性与收益性,更受银行、基金等机构青睐。”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表示,期限多元化有助于完善收益率曲线结构,丰富市场定价基准,增强国债市场深度和韧性。同时,提升了财政资金筹措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优化了债务期限结构。
重点着力于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及“两新”工作,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保持了较强的财政支出力度。根据预算安排,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有8000亿元用于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