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友情链接

“库布其治沙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2025-10-14     HaiPress

在乌兰布和沙漠黄河岸线流沙联防联治示范区,各国嘉宾与治沙工作人员合影。

在绿洲防护林体系构建技术示范区,工作人员向各国嘉宾介绍当地兼顾生态修复和经济发展的治沙模式。

9月中旬的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库布其沙漠曾被称为“死亡之海”,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如今,这里成了全球治沙者的“取经地”。9月13日至17日,国家林草局“走近中国林业和草原”活动与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同期举行,来自哈萨克斯坦、伊朗、伊拉克、蒙古国、墨西哥、巴西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使节和代表深入库布其沙漠腹地实地考察沙漠北缘锁边林带建设、光伏治沙、以路治沙、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创新模式。

“太震撼了!”“真是绿色奇迹!”“库布其治沙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在与治沙工作者的交流中,外宾们纷纷为中国治沙方案竖起大拇指。

技术

“中国治沙不仅有技术,还有完善的协作体系”

在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召开前后,与会嘉宾实地感受巴彦淖尔、鄂尔多斯两市的荒漠化防治成效,并探访库布其北缘锁边林带、“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以路治沙示范区等点位,沉浸式感受中国荒漠化防治的实践成果。

在乌兰布和沙漠黄河岸线流沙联防联治示范区,工作人员在铺设草方格,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驻华使馆参赞卡拉姆卡斯蹲在沙地上,伸手触摸整齐的方格“草墙”:“这种固沙方法成本高吗?在我们国家的咸海周边沙漠,能不能适用?”

“草方格成本低、易操作,咸海周边如果降水条件相似,只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就能应用。”听到工作人员的解答,卡拉姆卡斯频频点头。

“这种保水新材料太神奇了!非洲南部国家需要这样的技术。”在以路治沙示范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土地英雄、马里赫撸联盟执行经理罗基亚图·特拉奥雷,捧着工作人员递来的保水材料样品说。

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保水新材料,防水沙产品能将沙漠沙子转化为防水混凝土或景观用沙,保水剂更是能吸收大量水分,可持续使用3到5年。”

听闻技术细节后,罗基亚图·特拉奥雷当即与工作人员互留联系方式,约定后续深入洽谈合作:“中国治沙不仅有技术,还有完善的协作体系,希望马里能借鉴这样的方案,改善当地沙化困境。”

效益

“原想见识纯粹的沙漠,却意外看到了治理沙漠的多元路径”

目前,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40%,入黄河泥沙量由2700多万吨降至400多万吨。在生态修复的同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实现了跨越式进步,沙区农牧民通过流转土地、参与“三北”工程和光伏产业等方式参与治沙,共建美好家园。

在中国林科院沙林中心的沙棘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外宾们现场开启了交流心得的“知识课堂”。“这些沙棘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选择它们作为治沙树种?”墨西哥合众国驻华使馆二等秘书安东尼奥·波蒂利亚·蒙特马约尔指着一株结满橙黄色果实的沙棘问道。“这种沙棘耐旱耐寒,果实维生素C含量很高,既能固沙又能加工成饮品。”科研人员的介绍让安东尼奥·波蒂利亚·蒙特马约尔眼前一亮:“通过学习中国的经验,我们能够获得更多思路,以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并推动那些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发展。”

“原想见识纯粹的沙漠,却意外看到了治理沙漠的多元路径,这趟观摩远超预期。”站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昭君镇的“沙戈荒”中北部新能源大基地里,望着连片的光伏板,《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对外关系官马科斯·蒙托罗·阿卢埃说,“这种‘板上发电、板下治沙、板间种草’的模式让我深受启发。”乌兹别克斯坦林草发展和荒漠化防治局处长穆拉特巴伊·加尼耶夫蹲在光伏板下,仔细观察板缝斑驳光影中长势旺盛的柠条等沙生植物,眼中满是惊喜:“这里的‘光伏长城’令我感到震撼,我的国家也有沙化土地,库布其的治沙模式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每一个参访点都十分精彩,既令人惊叹,也让人深受启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土地和水资源司副司长诺拉·贝拉穆尼说,“在绿洲防护林体系构建技术示范区,这里利用适应性树种构建防风林带,确保农田能够安全耕作。政府和农民不仅能生产玉米、向日葵等农产品供应国内市场,甚至可以进入国际市场。这充分说明,荒漠和干旱地并非废地,只要有科学规划、合理投资与工程技术支撑,就能焕发新的生机。”

合作

“将这些经验分享给世界,能帮助更多国家找到适合自己的治沙路径”

9月16日上午,以“科学治沙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鄂尔多斯开幕。论坛开幕式上,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亚丝明·福阿德在视频致辞高度评价中国荒漠化治理成效。她表示,中国政府、企业、社区并肩携手,同心协力把荒漠变成生命之源,给予了世界许多启示。

自2007年首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举办以来,中国治沙经验逐渐被世界认可,并在各国成功实践:在蒙古国,中国专家参与“十亿棵树计划”,帮助当地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区,推广草方格治沙技术和耐旱植物种植技术;在沙特阿拉伯,中国光伏治沙模式成功落地,既有效缓解当地荒漠化问题,也为其能源转型提供新思路……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伊丽莎白·穆雷玛表示,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成为荒漠化治理领域国际合作、知识交流与创新的重要平台,中国向世界展示了退化土地如何实现恢复与转型。

据悉,中国已成立中蒙、中阿、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三次获公约秘书处“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已成共识。国家林草局国际司负责人表示:“中国会持续分享经验,让‘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沙智慧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在荒漠化治理上的投入和坚持令人敬佩,不仅把沙漠变成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还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巴西阿巴气候解决方案创始人贝阿特丽丝·阿泽维多·德·阿劳若说,库布其沙漠的治理成效超出想象,“将这些经验分享给世界,能帮助更多国家找到适合自己的治沙路径,这正是国际合作的意义所在。”

(责编:刘洁妍、张悦)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