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罗曾
“我们业务创造的初衷,简单归纳成三个字就是‘反内卷’。”10月28日下午,京东集团副总裁、京喜事业部总裁祁婷在“京喜自营两周年媒体沟通会”上这样定义京喜的出发逻辑。
双11大战正酣,京东旗下特价购物品牌“京喜自营”在28日迎来两周年。在这场低调但信息量密集的沟通会上,祁婷首次系统复盘了京喜自营两年来的路径:从最初扎根产业带白牌市场,到如今服务3.7亿用户、拉动1.5亿京东新用户、年交易额实现十倍增长,背后是一场围绕“供应链重构”与“价值回归”的持续实验。
“有底线的低价”:“甩手掌柜”模式下的共赢账本
低价,是当前电商竞争无法绕开的关键词。但如何做低价,成为平台战略分野的十字路口。
“不能只做低价,而抛开其他所有的品质、服务、履约不管。”祁婷强调,京喜自营的低价是“有底线的低价”——所有商品由采销团队深入产业带源头严选,品质交付与宣传一致,并依托京东物流实现“送货上门”“一件包邮”,客服与售后全部由京东团队承接。
这一模式的另一端,直指产业带工厂的痛点。
“工厂被迫参与低价竞争,想做点质量提升的商品,却很难卖出去。”祁婷指出,在部分低价平台上,工厂为迎合算法与流量逻辑,不断压缩成本、牺牲品质,陷入“越做越低、谁都赚不到钱”的恶性循环。京喜试图打破这一僵局,其方法是:让工厂回归制造本身,成为“甩手掌柜”。
具体而言,工厂只需按约定质量生产,商品制作、营销、物流、售后等环节全部由京喜自营承担。祁婷表示:“工厂的利润水平和投入相对更可靠。”
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两年来,京喜自营已合作超4万家工厂,覆盖全国260个产业带,带动就业超30万人。2025年内,已有100款商品年销量突破百万单,超100家工厂实现年销百万单及以上。
广西美申园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海在现场分享了与京喜合作后的变化:“我们采用类自营模式,美申园负责生产发货,京喜负责营销运营。”2025年至今,该公司螺蛳粉在京喜平台售出230万单,其中一场活动单日订单达36万单,24小时内全部发完。
“京喜的0费用、D+7灵活账期,为我们带来充足现金流,现金采购成本降低10%。”黄海说,“销量稳定增长、产能充分消化、边际成本得到保障——这三点让我们在行业激烈竞争中仍保持盈利。”
福建元诚农业董事长张宝生则从农产品角度佐证了这一模式的效果:“与京喜合作两个月,我们实现了百万GMV,从电商新兵成长为产地品牌突围的案例。”
宣称“不压榨工厂”,京喜自营六大业务如何重构成本逻辑
为进一步系统化对接产业带与消费端,京喜自营在今年推出了六大业务项目:出口转内销、大牌同厂、京喜甄选、京喜农场、王牌单品、京喜IPick。
其中,“出口转内销”已帮助近2000家外贸企业销售1.5亿单,同比增长12倍。祁婷以山东临沂一家纸杯厂为例,该厂在关税波动期间生产线停摆,京喜团队与其联合定制适合国内销售的包装规格,产品上线2小时售出20万单,累计销售近1亿只。
“大牌同厂”则聚焦为头部品牌代工但缺乏自有品牌的工厂。东莞新伟龙服饰生产的Polo衫、T恤上线后成交额近百万元;一家代工蛋糕工厂推出的巴氏鲜奶蛋糕,口感接近大牌,售价仅一半,上线两月销售额达50万元,复购率良好。
“京喜甄选”设立仅两个月,已打造出年销230万单的螺蛳粉、100万单的卷纸、70万单的陶瓷碗等爆品。祁婷透露,2026年该栏目商品数将突破200万款。
“我们不压榨工厂,而是共创低成本”
当被问及如何平衡低价与品质时,祁婷回应:“低价不是靠压榨工厂,而是通过全链路成本节约实现。”
她举了一家袜子工厂的例子:通过包装“降级”——将商品包装与快递包装合二为一,以及优化生产动线,实现“生产线直发快递线”,该厂一个月内成本下降10%。
“爆发式订单也不靠临时增产。”祁婷说,依托数据预测,京喜可提前告知工厂活动销量,让产能平稳安排、包装前置完成,“成本下降30%以上,但没有压缩工厂该有的利润空间。”
在用户层面,祁婷透露,京喜的新用户主要来自京东集团在外部媒体的投放引流,用户结构中“下沉用户占比高,女性用户高于男性”。她认为,这与京东在高线市场渗透率较高、而下沉市场仍存蓝海有关。
面向未来,京喜自营提出了更明确的数字目标:2026年再为京东拉动1.5亿新用户,商品数量从60万款增至300万款;未来三年带动50万家工厂实现稳定销售,拉动500万人就业。
祁婷表示,京喜将持续优化营销、物流、服务三大体系,构建覆盖商家全链路的支持系统。
(责任编辑:zx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