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仅一周,华润三九再次传出出售资产消息。
底价1086万元华润三九挂牌转让一药企51%股权
近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信息显示,华润三九挂牌转让湖北九州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转让底价为1086万元,信息披露期满日为2025年6月10日。
湖北九州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为华润三九的子公司,华润三九直接持有其51%的股权,九州通医药集团持有49%的股权。此次转让成功后华润三九将不再控股该公司。
此次股权转让是华润三九近期第二次出售旗下医药资产,一周前,华润三九挂牌转让三九(安国)现代中药开发有限公司49.8967%股权。
湖北九州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经营范围包含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医护人员防护用品批发等。
从湖北九州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业绩表现来看,华润三九此次股权转让在意料之中。截至2025年3月31日,湖北九州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05万元,净利润-33.07万元,资产总计2055.44万元,负债总计26.93万元。
华润三九的核心业务是CHC健康消费品业务,而医疗器械销售占总营收比重较低。分产品来看,2024年其药品、器械批发与零售营收占比仅为12.21%,2023年为12.91%。2024年这一板块的毛利率仅为13.38%,远低于其核心板块医药行业-自我诊疗(CHC)的毛利率(60.86%),也不及医药行业-处方药的毛利率(47.51%)和医药行业-传统国药(昆药)的毛利率(64.02%)。
由于湖北九州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业绩不佳,此次股权转让既是华润三九对亏损资产的及时止损,更是其聚焦主业的必然选择。
药品集采进入常态化、制度化新阶段,中药集采向纵深发展,覆盖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华润三九曾表示,受集采和国标切换等影响,目前配方颗粒业务在总体业务中占比有所下降。配方颗粒业务未来2-3年集采周期内,预计产品价格将下降并对营收端有一定影响等。
同时,作为“并购狂魔”华润医药旗下子公司,华润三九也在持续推进并购重组。不过,资本市场的并购并非一帆风顺,并购项目投入大,整合难度高且市场及政策环境不断变化,可能出现未能预见的风险。
随着医药行业分化加剧,头部企业通过资产腾挪优化竞争力的案例将持续增加。
如何实现“十四五”战略目标,整合资源、剥离非战略资产...
在2024年年报中,华润三九表示其“十四五”战略目标是争做行业头部企业,营业收入翻番。其将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完善业务布局,核心业务向自我诊疗全领域拓展,发展业务聚焦管线,为核心业务赋能。
“十四五”战略期,华润三九将重点实施的战略举措包括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加强国际化合作,强化产业竞争优势;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等。
自2021年来,华润三九进行了多项资产整合与出售,以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核心领域。包括:
2024年出售华润圣火51%股权(17.91亿元),为解决与昆药集团在血塞通软胶囊上的同业竞争问题,华润三九将持有的华润圣火51%股权转让给昆药集团;同年收购天士力28%股权(62.12亿元),为强化中药创新药布局,获取复方丹参滴丸等核心产品。2025年3月完成股权过户,华润三九成为天士力控股股东。
2022年收购昆药集团28%股权(29亿元),整合三七产业链,并解决双方在血塞通软胶囊产品上的同业竞争问题。2024年出售华润圣火部分股权,进一步理顺三七业务布局。
通过频繁的收并购,华润三九迅速扩大业务规模,但也带来了财务负担,特别是商誉方面,2024年末商誉高达51.24亿元,占总资产的20.29%。
从并购标的业绩表现来看,2024年天士力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实现营收84.98亿元,同比-2.03%;归母净利润9.56亿元,同比-10.78%。2024年昆药实现营收84.01亿元,同比-0.34%;归母净利润6.48亿元,同比+19.86%。
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药企可以优化资产结构、集中资源,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提升净资产收益率。和母公司华润医药一样,华润三九也开始做“减法”。随着市场变化和对核心业务聚集的需求,华润系从买买买的扩张模式转向对现有资产的优化,剥离非战略核心业务。
年报显示,2024年华润三九注销了包括昆药集团营销有限公司、北京华方科泰尼日利亚公司在内的9家公司,其给出的理由是有利于集中发展主营业务。
截图自华润三九2024年年报
华润三九的整合逻辑基本是聚焦核心,强化CHC健康消费品业务和处方药主线;解决同业竞争,如华润圣火与昆药的血塞通业务整合以及剥离低效资产如湖北九州通医药科技等亏损子公司。
行业竞争加剧,马太效应显现。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扩大市场份额,而中小药企面临生存压力。
华润三九在投资者互动中表示,未来会继续以内涵式+外延式双轮驱动,加大并购重组和BD的举措。在CHC核心业务方向上继续关注有机会、有潜力的品牌资产;处方药围绕“3+N”领域,进一步加大创新领域的拓展机会,也会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获取产品。
在政策和市场等压力下,大药企通过“瘦身”聚焦高增长领域,提升竞争力和资本效率。
(责任编辑:zx0600)